为了提高专利申请的审查效率,满足企业专利申请过程中的效率诉求,支持产业与企业的创新发展,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符合产业要求的企业提供预先审查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通过地方保护中心预审的专利申请提供加快审查服务,以缩短专利授权周期。考虑到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审查资源有限,为了确保专利审查流程的高效运转,保证审查质量和审查周期不受影响,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根据申请主体的专利申请预审合格率及专利申请审查授权情况,对申请主体提交的专利预审案件的数量进行限制,鼓励申请主体提交高质量专利申请,促进专利申请向高质量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专利预审案件的撰写思路进行探讨,以提高专利预审案件在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功预审的通过率。
专利预审概述
专利预审是指在将专利申请递交国家知识产权局之前,由具有资质的专利预审机构(即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专利申请进行预先审查的一种服务。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会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审查,例如审查专利申请文件是否符合要求、专利申请文件是否具备授权前景等。审查通过之后,申请主体可以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正式的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将会进入快速审查通道,从而大大缩短专利审查和授权时间。申请主体通过专利预审制度可以快速获得专利权保护,提升市场竞争力。
为维护专利审查流程的高效性并确保审查质量和审查周期,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根据申请主体的预审合格率和审查授权情况,对申请主体提交的专利预审案件数量进行实时限制。这意味着申请主体的预审请求名额是有限的,如果预审案件未通过审查,不仅会浪费一个名额,还可能影响下一年的预审名额。因此,代理机构需要确保提交预审的案件能够顺利通过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审查。
根据国家对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资源优化配置,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常围绕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端产业),明确规定开展专利快速预审服务的技术领域,通过集中资源和专利知识,确保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特定技术领域的申请主体,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代理机构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时,需要确保技术方案与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技术领域相匹配,以提升专利预审案件在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预审通过率。
专利预审案件的撰写思路
确定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专利代理师在接收到发明人提供的交底书材料之后,如果确定该专利申请希望通过预审途径递交,则需要根据申请主体的备案情况和待递交的专利预审案件的技术领域,确定待递交预审的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常情况下,申请主体可以在登记注册地所对应的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进行备案。因此,对于登记注册地在北京市海淀区的申请主体,可以考虑在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或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进行备案,并将其中任意一个作为待递交预审的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需要说明的是,申请主体在不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进行备案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本文中,需要递交专利预审案件的申请主体是指已经在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成备案的申请主体。
如果一个申请主体在两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成备案,可以根据不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技术领域,确定最终递交预审的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例如,申请主体在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成备案,考虑到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置制造产业领域,这些领域通常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半导体技术、机器人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而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技术领域侧重于生物医药和新材料领域,这些领域通常包括但不限于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医疗器械、生物信息学、新型材料科学等。因此,若待递交的专利预审案件的技术领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向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递交预审;若待递交的专利预审案件的技术领域为新型材料科学,可以向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递交预审。
明确专利分类号范围
为了方便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专利申请与预审服务的技术领域进行精准匹配,避免技术领域理解上的混淆,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明确技术领域的基础上,明确了符合专利预审服务的技术领域的专利分类号范围。因此,在确定需要递交预审的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之后,可以通过比较技术方案对应的分类号与该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预审服务的专利分类号范围,确定技术方案是否符合该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技术领域。
专利代理师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之前,可以通过与发明人的深入沟通交流,挖掘出交底书材料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更加全面的多个创新点,分析这些创新点对应的专利分类号。为了确定不同创新点对应的专利分类号,通常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实现。
一是基于创新点确定专利分类号,即直接参照国际专利分类表来确定该创新点对应的专利分类号。
例如,假设交底书材料记载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通过将设置于导槽结构内的升降台相对于底壳运动,可使升降台伸出或缩回,当需要充电时可将升降台伸出以方便将第一充电组件与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连接;利用磁共振技术进行电能的无线传输;能够同时为多个设备充电,无论它们的位置和方向如何;升降台和导槽结构收容于内腔。通过分析可知,该案件的创新点包括:磁共振电能传输和多设备充电。接下来,参考国际专利分类标准,可以确定该专利预审案件的专利分类号为H02J,特别地,磁共振电能传输属于H02J50/00,涉及无线能量传输;多设备充电属于H02J72/00,包含为多个接收设备供电的系统。
二是基于对比文件确定分类号,即基于创新点构建检索词,在专利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确定与该创新点相似度较高的对比文件,总结大多数对比文件的分类号,将其作为该创新点对应的专利分类号。
例如,假设交底书材料记载了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状态检测及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对蓄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进行分析,合理控制蓄电池的工作进程,从而保证和提高了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通过分析可知,该案件的创新点包括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分析、蓄电池工作进程控制、使用寿命优化等。接下来,基于创新点(如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分析)构建检索词,在专利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找到与该案件相似的对比技术(检索结果可能包含多个对比文件)。其中,大多数对比文件的分类号为G01R,部分对比文件的分类号为G05F和H02M,其余分类号的对比文件数量较少。综合考虑上述分类号,可以确定该专利预审案件的专利分类号为G01R。
确定申请文件的核心创新点
在确定所有创新点对应的专利分类号之后,可以选择更加符合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预审服务的专利分类号范围的创新点,作为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的核心创新点,并根据其对应的技术特征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此时的撰写方式与普通案件的撰写方式类似,本文不作赘述。
例如,假设专利申请希望提交至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进行预审。通过阅读该专利申请案件文件可知,其创新点包括:(1)通过感知车辆周围环境识别停车位区域和限位器区域;(2)根据停车位区域和限位器区域控制车辆进行自动泊车;(3)对感知信息识别出的停车位区域和限位器区域进行去重处理。其中,创新点(1)对应的专利分类号为G06K,创新点(2)对应的专利分类号为B60W,创新点(3)对应的专利分类号为G06V。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创新点(2)对应的专利分类号符合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预审服务的专利分类号范围,因此可以将创新点(2)作为核心发明点以撰写专利申请文件,并向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递交预审。
其他申请策略
如果所有创新点对应的专利分类号均不在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的专利分类号范围内,专利代理师应与申请主体负责人进行深入沟通,并建议放弃预审途径,转而通过常规专利申请程序递交申请。为了进一步缩短专利申请的审查周期,可以考虑在该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之后申请优先审查或集中审查。
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预审服务的专利分类号范围不同的现状,在申请文件的撰写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专利预审案件是否符合不同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预审服务的相应专利分类号范围,从而提高专利预审案件的预审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