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已成为与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传统饮料同场竞技的主流快速消费饮品,凭借悠久、深厚的文化背景、独特的口感,以及健康养生的功效在饮料界异军突起。如果说“可口可乐是装在瓶子里的美国梦” , “喝可口可乐是向自己灌输或让自己吸收美国的精神” ,那么凉茶承载的则是中国梦,喝凉茶吸收的是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从最早在凉茶铺喝的大碗茶,演变成如今摆上餐桌、随手可得的凉茶饮料,从治病救人的初衷转变成健身养生的理念,凉茶文化不断在传承中走向现代。其中,以中医、大师、生态、科技、现代五大元素为一体的邓老凉茶开创了现代凉茶文化的新典范。
凉茶初衷:治病救人
说起凉茶文化,不得不提及凉茶的由来。
历史上岭南为瘴气之地,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该地区位属南方,五行中南方炎热,属火,气候潮湿多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自然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该地百姓发病以火热、暑热,暑湿,疫病等。
岭南人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不断抗争,积累了调理保健、防病治病的宝贵经验。为了除湿去热,适应环境,他们在植被丰富的山川谷地采集一些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的草药,经过一些具有中医药知识的人长期实践,总结出养生保健,治病救人的有效方剂和中药。如东晋着名医学家、炼丹家和道教理论家葛洪,其着作《肘后备急方》卷二“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五”中记载了很多治疗岭南热毒上火及传染病的药方,如“老君神明白散”、“太乙流金方”、“辟天行疫疠方”、“虎头杀鬼方”等,这些都是道教医师用来治疗瘴疠、四时感冒、恶寒发热、温热上火等症状而采集的。
“凉茶”一词的首次出现是在清朝。清代何梦溪在《医碥七卷》(成书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中记载:“按薛立斋治一老人肾虚,火不归精,……,或时喉间如烟火上冲,急饮凉茶少解”。
总而言之,凉茶来源于中医药,初衷是治病救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凉茶文化。
现代凉茶:防病养生
演变至今,凉茶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一个分支,凉茶文化不再局限于“有病时治病”,而是更注重于“未病时防病、治未病之病”,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中国独有的防病养生文化。如今,凉茶形成了两大流派——传统凉茶和现代凉茶。现代凉茶是在传统凉茶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生活环境、作息时间、工作习惯的改变,专门针对现代人的体质而研发出的独特功效的凉茶。
2003年,国医大师邓铁涛,针对现代社会环境的改变和现代人体质的变化,与时俱进地改良传统凉茶组方,推出了更适合现代人喝的现代凉茶——邓老凉茶。是中医传统理念“辨证论治”、“因时、因人、因病治宜”的体现,将“上工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念通过一杯凉茶普及。
对于“治未病之病”的养生文化,邓老言简意赅:“就是没有病的时候就开始治病。”他说,“中医经典里也说过”上工治未病“,意思是最高等的医生是当人还没有发病的时候就治疗,所以有一门学问叫养生学。中医很讲究养生,中医养生是在疾病没有来的时候就把我的身体强壮起来,疾病即将侵袭人体时就做好防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我们人身体正气存,病邪就不能侵入。
在传承中走向现代
要将“上工治未病”的养生理念融入到一杯凉茶,则需要在传统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中有所改良和突破。于是就有了现代凉茶。“现代”一词,一是针对当前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活方式、食品多样性安全性等相对“古代”不同;二是指“现代人”烟酒体、熬夜体、少动体、空调体、压力体等体质与“古代人”不同。
邓老凉茶观察了现代人由于环境改变,生活压力大而普遍容易患的毛病,特别吸取了中医对外感外邪和顾护胃气的药方,在五味消毒饮的基础上调配出来新的衍化方。该方由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白茅根、桑叶、甘草六味中草药组成。其中金银花深具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效,抑制流感病毒功效显着,菊花味苦入肝、味辛入肺,常用于风火上攻,热毒蕴结,与金银花同用,倍增清热解毒之效;蒲公英、白茅根则能利湿通淋,清热利尿,二者使体内热毒随小便排之体外,此外,桑叶清肺润燥,白茅根味甘能生津,并以甘草调和诸药,整方清热解毒,口感轻清甘淡又不苦寒太过,使其深具凉血解毒、清肺润燥、平衡养生之功效。
邓老凉茶负责人表示:“当前市面上销售的凉茶用的大都是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方子。由于环境变迁,受空调病、熬夜、食品安全和辐射等问题的影响,现代人的体质以前相比已经有很大的不同。邓老凉茶针对现代人体质和现代生活环境改变而配制,对现代人的压力体、熬夜体、烟酒体、空调体、少动体等都市病有很好的辅助食疗效果。”
如今的邓老凉茶,不仅开创了现代凉茶文化的新典范,更是代表一种现代的健康时尚。
本文来源:羊城晚报